在线统一挂号、车路云一体化——数字经济标杆应用正改变百姓生活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(记者 张骁)过去,不少在北京生活的人曾有这样的经历:为了挂上一个心仪的专家号,往往天没亮就要赶到医院排队,耗时费力在大厅等待……
但现在,大家都习惯这么挂号:打开“京通”小程序,点击进入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。只需“动动手指”,299家医院的号源和重点诊疗服务便捷预约,影像报告在线可查,甚至可以完成在线复诊、续方开药。
数字技术重塑挂号体验,不仅百姓就医过程变得便捷、高效,医疗机构也同样从中获益。
图为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首页截图。新华社发
通过对平台数据的采集分析,医院能够实时分析号源供需情况,以便动态调整投放策略,更灵活、更均等分配医疗资源,业务运转也实现了从“经验决策”到“数据决策”的跨越转型。
一组数据,将这种改变“具像化”。记者了解到,自平台上线以来,累计服务2000多万用户,提供1.5亿人次门诊服务,基层首诊率提升25%、号源闲置率降低20%,分级诊疗成效显著;通过人工智能“反黄牛”模型,封禁账号7万个,患者投诉减少10%,满意度达95%以上……
数字技术带来的变化,还体现在“行”。
没有司机、没有方向盘,车内音响会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……在北京市自动驾驶示范区,登上一辆无人驾驶小巴,5公里的路程开得平稳丝滑;前方有车辆紧急制动,小巴早早作出反应,跟着减速。
图为无人驾驶小巴。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
无人驾驶乘用车自如穿梭,无人配送车精准抵达,无人巡逻车恪尽职守……各类“无人车”在道路上协同运转,这一切安全高效运行的背后,离不开“车路云一体化应用”的强力支撑。它将智能的车、智慧的路、可靠的网相连接,成为发展自动驾驶重要的基础设施。
在示范区的路口,灯杆上除了装红绿灯、路灯,还配备了毫米波雷达、摄像头等传感器,它们实时收集路口交通流量、拥堵信息,汇集到云控平台,再经过分析运算,又反馈回红绿灯和车。
智能的一幕由此诞生:红绿灯如同加上“大脑”,从“车看灯”变成了“灯看车”,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控制配时方案。
在示范区内,这种“智慧+感知”的全息路口已有超1000个。每天,信息控制平台优化红绿灯配时可达3.5万次,单个路口平均优化135次。数据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:道路单位时间内的通行量更大了,车辆行驶速度也更快了,智慧交通正重塑城市出行新图景。
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,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、车路云一体化应用都获评“数字经济十大标杆应用”。“这些应用之所以是标杆,不仅要技术领先,方案有借鉴价值,更在于它们彰显出科技发展以人为本、向新向善的底色。”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刘维亮说,这是北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初心所在。
【责任编辑:赵文涵】目录 返回
首页